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一个崭新的变化
来自北京卫戍区某师的一份最新数据显示,该师新兵训练伤发生率较以往明显降低。
去年,该师被确定为全军首个“军事训练伤防治示范基地”,施行“分层施训、预警监测、自治互治、快速康复”的训练伤防控新法。一年来,在该师,受伤官兵可以依规“边休息、边治疗、边训练”。
“下肢受伤官兵,通过康复器材进行上肢训练,医疗专家全程指导跟训。”该师卫生科科长陈锫告诉记者,“根据这一规定,训练伤诊断、临时停复训等,均有了新标准。”
这个师每年都要承担新训任务。短时间经历身心、环境等多重变化,新兵在训练中出现伤情不可避免。“皮外伤恢复需要几天,筋骨伤恢复需1至2周,骨折等伤情恢复时间更长。”陈锫说,有了防控新招,以往在训练伤防治中容易发生的“伤情恢复慢、二次损伤发生率高、复训时机难掌握”等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春天,在距该师数千公里外的海军陆战队某旅,新训场上也有许多新变化——
同批次战士的训练强度不再“齐步走”:有的士兵进行基础体能训练,有的进行强化训练,有的已经开始专业技能训练。
该旅驻地属热射病的高发地带。一些基层训练骨干直言:“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哪些人可以增大训练量,哪些人需要减量,都是学问。”
下一篇:练好新装备 莫丢“老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