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12日表示,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碳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足够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当天,在中国新闻社与能源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第一期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张益国以“以立为先,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张益国表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占全球经济总量90%的国家都作出了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承诺。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加快能源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张益国表示,当前,超过140个国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目标,超过100个国家制定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支持和优惠政策,特别是欧洲国家,在近期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下,虽然短期重启煤电以确保供应安全,但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
对于中国来说,张益国表示,中国提出“双碳”目标,有外因,有内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未来气候变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国责任。
“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可再生能源是主要途径。”张益国表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减碳不减生产力的重要支柱。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是109亿千瓦,光伏技术可开发量是456亿千瓦,水电技术可开发量是6.87亿千瓦,足够支撑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此外,可再生能源技术及产业基础良好,规模化发展能力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2.13亿千瓦,全产业链国际竞争优势明显。
张益国表示,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着土地空间、并网消纳、安全运行、经济性等难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建议:
一是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形势向好、能源消费总量稳中有升、弹性调节的背景下,应适当超前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以保证在能源消费总量需求超预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