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系统入口
期刊信息
本刊声明
编辑部公告
封闭狭窄、通风不良,小空间里工作存在大隐患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专家建议:除加强精准严格执法外,还应建立作业“全链条”管控机制 从狭窄的地下室到密封的储罐,从深邃的矿井到密闭的车间,都有工人作业的身影。这些空间虽小,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却不堪设想。因此,如何保障作业人员安全,成为重要课题。对此,专家建议,除加强精准严格执法外,还应建立作业“全链条”管控机制。
今年以来,重庆发生多起有限空间等有毒有害场所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前,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程(试行)》,有效防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
“有限空间”具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等特点。这些空间虽小,一旦发生事故,多是“一人遇险、多人遇难”。因此,如何拧紧“有限空间”的“安全阀”、保障从业者安全已成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
作业空间封闭、狭小,存在安全隐患
11月25日上午,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重庆市康味特农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半封闭的生产车间里,六七名工人身着统一服装,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腌制、有的分拣、有的包装……一股浓郁的酱腌菜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工人田健蹲在腌渍池旁,戴着防护用具,压低身子,将一根细长的塑料软管伸入池底四下摇动后取出。“池里的水变了味,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田健一边工作,一边介绍道,蔬菜腌制在发酵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易产生硫化氢、甲醛等有毒气体,轻则易导致头晕、呕吐,重则可能昏迷危及生命。
田健所在的企业有200余个腌渍池、从事各类泡菜生产。谈及“有限空间”作业的注意事项时,田健有着清晰的认知,“腌制过程就是厌氧菌的发酵过程,这一过程中要隔绝氧气,还要防止腌渍池液体腐坏变质,这是导致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积聚的主要原因。同时,腌制空间相对封闭、狭小,工作过程中,中毒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腌制泡菜,重庆隆鑫压铸有限公司的工人黄蒙告诉记者,他的工作内容是进入一个直径约1.4米的箱罐类容器内清除钢絮。“别看这个容器小,清理钢絮时,若没有做好防护,钢絮进入口鼻,极易造成窒息、昏迷,并且对呼吸道、肺部也有损害。”
当天下午,记者还探访了中铁建工重庆东站2标项目,穿越一条仅宽50厘米的狭窄通道后,深入至重庆东站枢纽能源站管道施工的地下作业区。这里,一条长达500米的管道深埋于地下11米处,环境阴暗潮湿,风机轰鸣声中,一盏220伏的低压照明灯成为这幽深空间内唯一的光亮。
管道工柴少付正弯腰劳作,借助滑轮与人力,小心翼翼地将直径达1米、重达数吨的庞大管道精确对齐。而焊工张学农则稳坐地面,手持电焊装备,火花在焊接作业中四溅。安全员丁红旗则不时低头查看手中的检测设备,密切关注着氧气含量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在这里作业,缺氧、触电以及发生事故时如何处理等问题,始终是悬在每位工人和项目管理人员心头的一把利剑。
杜绝责任“悬空”,守好底线是关键
“我们的作业空间极为有限,最低处仅1.5米高,最高处也不足2米,这使得施工过程中几乎无法挺直腰板。”柴少付告诉记者,由于场地限制,大型起重机械无法进入,他们只得依赖人力来完成所有工作。